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ESMO大会上,一场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主持,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海伦·迪勒家族综合癌症中心Hope S.Rugo教授、澳大利亚圣文森特医院金霍恩癌症中心Elgene Lim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文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惠平教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曾德教授等国内外乳腺癌大咖展开的现场圆桌讨论,针对CDK4/6i后时代的精准治疗策略,分享了来自东西方的最新前沿进展和诊疗经验。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169).jpg)
编者按:CDK4/6抑制剂(CDK4/6i)一线治疗后的治疗策略是当前临床实践的讨论焦点。PIK3CA/AKT1/PTEN(PAM)通路中存在的遗传学突变,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丰富的精准治疗靶点,并成为“CDK4/6i后时代”患者继续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希望。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ESMO大会上,一场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主持,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海伦·迪勒家族综合癌症中心Hope S.Rugo教授、澳大利亚圣文森特医院金霍恩癌症中心Elgene Lim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文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惠平教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曾德教授等国内外乳腺癌大咖展开的现场圆桌讨论,针对CDK4/6i后时代的精准治疗策略,分享了来自东西方的最新前沿进展和诊疗经验。
01
CDK4/6i后时代
PIK3CA/AKT1/PTEN通路提供了丰富的精准靶点
胡夕春教授:CDK4/6i已经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标准,POST-CDK4/6i时代的讨论重点是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那么,CDK4/6i经治患者具有哪些临床特征?首先请Rugo教授谈谈。
Hope S.Rugo教授:CDK4/6i和内分泌治疗成效显著,我们正深化二线治疗策略探索。初期试验揭示,生物学特性与内分泌敏感性评估对治疗决策至关重要。部分积极接受内分泌治疗者表现出ER缺失,且对CDK4/6i和内分泌治疗一线治疗的反应不佳。NGS检测显示,约40%患者携ESR1突变,此类突变的异质性尚不清楚。此外,PIK3CA/AKT1/PTEN(PAM)通路变异与CDK4/6i和内分泌疗效不佳相关。当前,我们拥有针对PAM通路的多种低毒高效靶向药(如AKTi、PI3Ki)以及正在研发的新型内分泌疗法(如口服SERDs)。二线治疗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我们需要讨论最佳治疗策略;而随着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加入,其与内分泌、靶向药物的序贯治疗也是ESMO大会讨论的热点之一。
李惠平教授:CDK4/6i已成为HR+/HER2-乳腺癌早期辅助治疗和晚期一线治疗选择,但需关注无病生存期(DFS)较短的患者,比如辅助治疗期间或结束后<12个月内复发的患者,可能对内分泌治疗和CDK4/6i不敏感。随着精准治疗的发展,目前我们可以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来选择治疗,包括基于PAM通路突变来选择PI3Ki和AKTi等;根据BRCA突变(尽管HR+患者中BRCA2突变率往往不足10%)来选择PRAPi,以及根据ESR1来选择新型SERDs等。
曾德教授:我赞同两位教授的观点。CDK4/6i+ET治疗的患者发生肿瘤进展的模式有所差异,一些患者可从CDK4/6i+ET治疗中长期获益,也有一些患者发生短期内疾病进展,此类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原发耐药。另外需要考虑到是肿瘤负荷大小,对于短期内肿瘤负荷剧增,有内脏危象的患者,往往需要通过化疗等更加积极的治疗来快速控制疾病。第三,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来考虑基因检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用药顺序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