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CS中国之声丨傅佩芬教授:早期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亚型的分子解析与模型构建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12/23 13:49:58  浏览量:71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三阴性乳腺癌(TNBC)以其高侵袭性和复发风险而著称,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癌大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关于早期TNBC的研究新成果。该研究通过RNA测序和聚类分析,成功揭示了具有预后和治疗意义的分子亚型,并构建了一个基于亚型的预后模型。不仅深化了对TNBC异质性的理解,更为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肿瘤瞭望在SABCS大会现场采访了傅佩芬教授,请她为我们详细介绍该研究的数据。

编者按:三阴性乳腺癌(TNBC)以其高侵袭性和复发风险而著称,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癌大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关于早期TNBC的研究新成果。该研究通过RNA测序和聚类分析,成功揭示了具有预后和治疗意义的分子亚型,并构建了一个基于亚型的预后模型。不仅深化了对TNBC异质性的理解,更为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肿瘤瞭望在SABCS大会现场采访了傅佩芬教授,请她为我们详细介绍该研究的数据。
 
研究题目:
P2-05-27揭示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亚型及相关模型
 
研究简介

研究背景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最恶性的亚型。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方法来评估早期TNBC患者的复发风险。本研究旨在探索早期TNBC的分子异质性,为评估疾病复发风险提供实用工具。
 
研究方法
 
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III期TNBC患者。对手术样本进行RNA测序,并分析其与临床数据和预后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共纳入24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超过5年。根据患者手术后3年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两组:3年内无复发(预后良好,n=203)和3年内复发(预后不良,n=34)。差异基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中423个基因上调,1818个基因下调。共识聚类分析确定了三个簇(三个亚组:C1、C2、C3))。C1簇的无病生存期(DFS)最差(P=0.020),总生存期(OS)也较差(P=0.055)。进一步分析这三个组的特征发现,C1患者显著上调了血管生成、缺氧和糖酵解信号。
 
差异基因分析表明,NOX1、HNF1A、CXCL8、TGFBI和NT5E(CD73)在C1簇患者中显著上调。这提示这些患者的肿瘤可能通过上调NOX1来创造缺氧微环境,促进糖酵解和腺苷代谢,进而刺激ATP和乳酸释放、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避,从而形成一个促进肿瘤生长的微环境。鉴于该组的DFS显著缩短,靶向血管生成或CD73的治疗可能改善C1患者的临床结局。C2患者富集了典型的致癌途径,如WNT、NOTCH信号传导。C3患者表现出促炎性的肿瘤微环境,伴有IFN-γ信号增强。此外,在C3组中还观察到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活化的CD8+T细胞、CD4+T细胞和浆细胞特征标志物(IGHV1OR15-2、IGKV1D-43、IGHV2-26)的潜在浸润。这种对肿瘤微环境(TME)的解构估计表明C3组中存在成熟的三级淋巴结构(TLS)。
 
筛选出了8个与亚型和预后相关的基因(ABCD2、ACSM3、ADCYAP1、ADM、CXCL13、GLO1、PIGR、RRP8),并构建了一个预后预测模型,将患者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组。在训练集(n=166)中,高风险患者的OS显著低于低风险患者(P<0.0001),预测3年复发的AUC为0.874。验证集(n=71)显示AUC为0.844,高风险患者的OS也显著低于低风险患者(P<0.0001)。使用GSE103191数据集进行外部验证显示,预测3年生存的AUC为0.7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具有预后和治疗意义的新型分子亚型,并构建和验证了一个基于亚型的预后模型,以评估早期TNBC患者的复发风险。未来需通过多中心研究进行进一步验证。
 
研究者说
 
傅佩芬教授:此SABCS大会上,我带来了由我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和乳腺外科团队共同开展的一项研究(壁报摘要编号:P2-05-27)。这项研究回顾了我院积累的240例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这些患者是否在三年内复发分为了高危复发组和低危复发组。
 
通过对这两组患者的RNA测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患者进一步细分为C1、C2和C3三个亚组。具体来说,C1代表血管生成型,C2代表通路激活型,而C3亚型则代表免疫富集型。在对比这三个亚型与患者的预后情况时,我们发现C1亚型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通过这一系列分子生物学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三阴性乳腺癌亚型特征的理解,还促使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8个基因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在我们的研究队列中得到了有效验证,并且也通过了外部验证集的检验。
 
展望未来,基于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计划将这一分型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进行前瞻性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探索针对不同亚型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傅佩芬教授
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版面编辑:张靖璇new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