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百家>对话>正文

[MOPS2015]“转变思路,敢于探索,积极求证”——中国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研究展望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5/9/16 17:40:07  浏览量:2384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为了了解国际肿瘤精准医疗前沿进展动态,促进中国肿瘤内科治疗学的学科发展。中国癌症基金会、国家癌症中心、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2015 年8月28 日在北京人卫酒店举办了会议“肿瘤内科治疗新进展”。会后,我们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黄镜教授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樊青霞教授就会议中胃癌与食管癌部分的内容展开精彩的对话。

  黄教授:樊主任,非常荣幸能邀请您参加这次会议中胃癌、食管癌部分的讨论,您对这次会议有什么建议,未来举办这种会议时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加以提高?在消化道肿瘤领域,您有什么看法跟我们分享呢?

 

  樊教授:非常高兴能来参加这次肿瘤内科新进展会议,会议规模很大,而且青年人才济济,给肿瘤内科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食管癌和胃癌在中国发病率较高,而且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

 

  会议中,专家们和我们分享了近几年胃癌方面的进展:①胃癌分型从大体分型、组织分型进展到基因分型阶段;②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使得胃癌的治疗进入了精准化治疗的时代,这和其他实体瘤一样,是非常大的进步。

 

  食管癌是我国非常有特色的癌种之一,患者以穷人居多,治疗还是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临床上常见的食管癌患者大多处于疾病中晚期,治疗效果比较差,然而患者对治疗的要求比较高。从目前治疗水平来看,食管癌疗效虽不如其他肿瘤,但仍然有一定进展。从今天付教授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中,放疗对局部控制疗效好,有较高的治疗地位和价值。我和黄主任都是肿瘤内科医生,我们更多的关注化疗方面。尽管单纯化疗的有效率不低,但缓解期较短。目前最佳治疗模式是放化疗与手术相结合,我们应把握治疗时机,争取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关于食管癌的靶向治疗,我和黄主任谈到了针对EGFR和HER-2基因的药物,以及我国尚未上市的,如PD-1抑制剂等许多药物。今后我们应继续关注疗效更好、更精准的治疗方法。

 

  黄教授:我非常赞同樊主任的见解,再加一点补充。樊主任提到食管癌的化疗有效率已经达到50%~60%,遗憾的是缓解期不长,且不能长期使用化疗,这是治疗的难点之一。然而食管癌的特征性也可能给临床治疗带来转机,它的病情进展不如胃癌迅速,全身远处播散需要一个过程,当出现淋巴结转移时可能还没有发生全身远处播散。传统思考方式认为远处转移出现较晚,当远处转移出现后才采取全身治疗为主的模式。我认为是否可以反过来,在没有出现远处转移之前先给予全身治疗,然后再加以局部治疗,这可能会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这是我对未来的一种设想,樊主任认为这是否可行?

 

  樊教授:是,我也同意你的看法,食管癌虽然原发病灶位于在食管,但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全身控制比较重要。在食管癌的几个转移途径中,局部浸润表现比较突出,同时淋巴结转移、血行播散也比较典型,尤其是低分化、风险程度较高的患者,往往一开始就有远处转移的病灶,我觉得全身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黄教授:实际上我的体会跟樊主任类似。过去食管癌患者一直采取局部手术或者放疗作为先行治疗手段,但实际上这几十年总体生存率改善并不明显。即使患者接受了较为规范的局部治疗,往往因远处转移而治疗失败,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模式。

 

  现在逐渐证明,药物治疗在食管癌中的效果非常令人鼓舞,有效率并不差于其它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等。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多地进行探索和研究。胃癌领域热点很多,进展也很大。我们应更好地整合国内资源,脚踏实地地设计合理的临床研究去证明临床实际问题,如晚期胃癌患者是否有转化治疗的价值等等。

 

  今天的会议中,肠癌领域有报告报告认为部分肠癌肝转移的患者通过综合治疗能获得终身治愈,因此肠癌肝转移不再是不治之症。那么这在胃癌中是否可能呢?临床中我们也有一些成功的个案:胃癌肝转移的患者在肝转移灶不多的情况下,通过化疗成功诱导后进行胃和肝转移灶的根治性手术治疗,并佐以术后辅助化疗,从而获得了长期生存。未来需要根据这些成功的个案设计合理的临床研究以证明我们的设想,这可能对未来的治疗产生重大的影响。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胃癌食管癌肿瘤内科新进展会议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