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ICML五分钟丨朱军教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探索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7/2 11:07:04  浏览量:712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21年6月18-22日,第16届Lugano国际恶性淋巴瘤大会(ICML)以在线虚拟的方式隆重举行。迄今,ICML已成立40周年,作为全球淋巴瘤领域的年度盛典,每届ICML都会带来众多值得关注的新的研究进展。《肿瘤瞭望》特别设置了“ICML五分钟”专题,邀请业内学术大咖,以语音播报形式,为广大读者深入介绍并解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领域的重磅研究。本期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朱军教授重磅研究进行精彩解读。


L‐MIND研究: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治疗R/R DLBCL有较好的生存获益


Abstract 028

LONG‐TERM ANALYSES FROM L‐MIND, A PHASE II STUDY OF TAFASITAMAB PLUS LENALIDOMIDE (LEN) IN PATIENTS (P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R/R DLBCL)


研究背景


L-MIND(NCT02399085)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开放式、Ⅱ期研究,旨在评估CD19单抗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治疗R/R DLBCL患者(ECOG0-2;既往接受过1-3线全身治疗,包括≥1种CD20靶向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疗效。既往已经报告了该研究初步分析的2年疗效结果。以下报告了更新的疗效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10月30日,随访时间≥35个月)。


研究方法


患者接受Tafasitamab 12mg/kg IV治疗,28天1周期,第1-3个周期每周1次,且第1个周期的第4天需接受负荷剂量,第4-12个周期Tafasitamab每2周1次(Q2W),第1-12个周期每周期第1-21天来那度胺25mg口服。12个周期后,无疾病进展患者继续Tafasitamab(Q2W)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



研究结果


8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80例接受了Tafasitamab+来那度胺治疗并纳入整体分析。截至2020年10月30日(随访时间≥35个月),17例患者仍在继续Tafasitamab单药治疗。ORR为57.5%(n=46),其中完全缓解(CR)40%(n=32),部分缓解(PR)17.5%(n=14)。预估中位DoR为43.9个月(95% CI:26.1-NR),CR患者的中位DoR尚未达到(95% CI:43.9-NR);预估中位PFS为11.6个月(95% CI:6.3-45.7),预估36个月PFS率41.1%(95% CI:29.1-52.7);预估中位OS为33.5个月(95% CI:18.3-NR)。既往接受过1线和≥2线治疗患者的ORR分别为67.5%(n=27/40;CR:47.5%;PR:20.0%)和47.5%(n=19/40;CR:32.5%;PR:15.0%);预估中位DoR分别为43.9个月(95% CI:9.1-NR)和尚未达到(95% CI:15.0-NR);预估中位PFS和36个月PFS率分别为23.5个月(95% CI:7.4-NR)、47.8%(95% CI:30.2-63.4)和7.6个月(95% CI:2.7-NR)、34.3%(95% CI:18.6-50.7);预估中位OS为45.7个月(95% CI:24.6-NR)和15.5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预期外毒性或新的安全性问题。最常报告的≥3级血液学TE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和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结论


不适合ASCT的R/R DLBCL患者采用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序贯Tafasitamab单药治疗可获得持续缓解,预估中位DoR达43.9个月(CR患者尚未达到),且安全性可控。这些长期数据表明,该“无化疗”治疗方案可使R/R DLBCL患者(尤其是初次复发患者)获得疾病的长期控制和生存获益。


专家点评


L‐MIND研究采用CD19单抗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治疗R/R DLBCL,入组患者均为1-3线治疗失败,且方案中包括了CD20单抗的治疗,这类患者的后续治疗困难,疗效差。这项研究采取了非化疗的治疗方案,即CD19单抗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Tafasitamab第1个周期需给予负荷剂量,第1-3个周期每周1次,第4-12个周期每2周1次,来那度胺口服21天,休息7天。12个周期后,无疾病进展患者继续Tafasitamab单药治疗。截止2020年10月30日,80例患者进行整体分析,总体疗效ORR达到57.5 %,CR率达到40%,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很多数据,包括中位DOR、中位PFS、中位36个月PFS率、中位OS等,都是比较好的结果,此外研究还分析了一线治疗失败和二/三线治疗失败患者的结果,表明一线治疗失败患者的DOR更长。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血液学毒性。总之,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1-3线治疗失败且不适合HSCT的R/R DLBCL,这样的一个无化疗治疗获得超过50%的总有效率,40%的完全缓解率,较长的疾病控制时间和可控的毒副反应,为R/R DLBCL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新选择。这项研究最值得关注的是,无化疗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IELSG30研究:PTL的CNS强化预防具有可行性 疗效前景可期

 


Abstract 048

INTENSIFIED (INTRAVENOUS AND INTRATHECAL) CNS PROPHYLAXIS IN 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5-YEAR RESULTS OF THE IELSG30 TRIAL


 

研究背景

 


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L)患者具有较高的对侧睾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CNS)长期复发风险。IELSG10研究表明,免疫化疗联合鞘内注射进行CNS预防+对侧睾丸放疗能显著降低对侧睾丸和CNS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多中心、Ⅱ期IELSG30研究旨在评估CNS强化预防方案联合免疫化疗和放疗的疗效以及可行性。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的是Ⅰ-Ⅱ期PTL患者,治疗包括6个周期标准R-CHOP21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每周期21天)、4剂脂质体阿糖胞苷鞘内注射、2疗程中剂量甲氨蝶呤静脉输注(1.5g/m2)以及对侧睾丸放疗(25-30Gy)。研究旨在证实10年PFS率由67%提高至82%(80% power, a=0.05)(主要终点)。


 

研究结果

 


54例Ⅰ期(n=32)和Ⅱ期(n=22)PTL初治患者(中位年龄66岁,范围:37-79岁)接受了R-CHOP21方案治疗,53例接受了至少3剂鞘内注射进行CNS预防,48例至少接受了1剂甲氨蝶呤静脉输注,50例接受了预防性放疗。研究未观察到预期外副作用。中位随访5年,7例患者疾病进展,7例死亡,5年PFS率88%(95%CI,74-94%),5年OS率92%(95%CI,79%-97%)。无患者CNS复发;4例同时发生淋巴结与结外复发,后者包括1例患者同时胃肠道和胸膜复发,各有1例患者肾脏、椎管和对侧睾丸(放疗后9年)复发;2例患者仅有结外复发(皮肤和肾上腺);1例患者仅有淋巴结复发。值得关注的是,7例治疗失败的患者中,4例是治疗结束后6-10年期间的晚期复发。患者死亡原因包括淋巴瘤(n=4)、继发性肿瘤(n=1)、脑血管病和未知疾病(n=1)。


 

结论

 


仍需更长时间随访才能对主要终点进行评估。IELSG30与IELSG10研究数据(5年PFS率:88%和74%;5年OS率:92%和85%;5年CNS复发率:0和6%)的比较表明,PTL患者采用R-CHOP21+CNS强化预防+局部放疗的联合治疗具有可行性,有望杜绝CNS复发,显著提高治疗结果,但晚期复发(主要为结外部位复发)仍是临床治疗的一大挑战。


 

专家点评


IELSG30研究主要是探讨PTL的CNS强化预防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可行性,这次ICML报告了5年随访结果。众所周知,PTL与原发乳腺、纵隔、肾上腺和肾脏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相似,治疗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CNS的预防治疗。IELSG一直致力于淋巴瘤研究,之前的IELSG10研究表明,免疫化学治疗联合鞘内注射以及对侧睾丸放疗,能够减少PTL的CNS侵犯和对侧睾丸复发风险,而IELSG30研究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强化全身化疗和CNS预防是否可进一步改善PTL的治疗结果,即进一步减少CNS受累几率,改善10年PFS率。研究中I-II期的PTL患者在6个周期R-CHOP21免疫化疗基础上,增加了2个疗程中剂量甲氨蝶呤治疗,鞘内注射脂质体阿糖胞苷共4次,对侧睾丸放疗无明显调整。54例患者接受了6个周期R-CHOP21方案,53例接受了至少3剂鞘内注射脂质体阿糖胞苷,48例至少完成1次静脉输注甲氨喋呤,50例接受了预防性放疗,这些结果表明,IELSG30治疗方案的接受度很好。中位随访5年,只有7例患者疾病进展,5年PFS率达到了预定设计,5年OS率达到92%,无CNS受累。这些结果表明,目前呈现出的IELSG30治疗方案的疗效符合预期,对于高度CNS复发风险的疾病,如高龄、乳腺和肾上腺DLBCL、高IPI评分等,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强化治疗,如静脉注射中剂量甲氨喋呤、鞘内注射脂质体阿糖胞苷等综合作用,可能会进一步减少CNS复发。临床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探索更适合中国患者的治疗方案。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血液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