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傅佩芬教授:JBCRG-20研究长期治疗结局结果出炉,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可去蒽环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6/1 13:16:33  浏览量:582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JBCRG-20(Neo-peaks)研究是由日本17家乳腺癌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多中心Ⅱ期研究,旨在探索HER2阳性乳腺癌联合应用T-DM1和帕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并尝试新辅助靶向治疗反应指导下的个体方案调整。该研究结果于2017年ESMO大会上进行了初次报道。

编者按:JBCRG-20(Neo-peaks)研究是由日本17家乳腺癌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多中心Ⅱ期研究,旨在探索HER2阳性乳腺癌联合应用T-DM1和帕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并尝试新辅助靶向治疗反应指导下的个体方案调整。该研究结果于2017年ESMO大会上进行了初次报道。2023年ESMO BC大会上,该研究长期治疗结局再次进行了公布,肿瘤瞭望特邀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教授再次进行解读。
 
研究简介
 
JBCRG-20(Neo-peaks)是一项日本乳腺癌研究组发起的多中心II期研究。该研究比较了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新辅助应用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CbHP)与标准TCbHP方案后恩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P)有效性。主要终点为pCR率,次要终点包括5年无病生存(DFS)、远处无病生存(DDFS)和总生存(OS)。
 
2014年8月到2016年2月,日本17个中心共纳入206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n=51):6周期的TCbHP;B组(n=52):4周期TCbHP后序贯4周期的T-DM1+P;C组:先给予4周期T-DM1+P,治疗应答组(C1,n=80)继续给予2周期T-DM1+P,治疗无应答组(C2,n=21)更换为4周期FEC化疗。
 
△图1.JBCRG-20研究试验设计
 
2017年ESMO会议上对此研究做了初次报道。结果显示,A、B、C三组的pCR率分别是56.9%,71.2%和57.4%。C组中79.2%的患者4周期T-DM1+P后肿瘤缩小而归入C1组,其pCR率为62.5%,而C2组pCR率仅为38.1%。C1组中3/4级毒性副反应的发生率(33.8%)明显低于A组(84.3%)、B组(76.9%)和C2组(76.2%;均P<0.001)。
 
2023年ESMO BC报道了该研究的5年DFS、DDFS和OS等远期生存结果。A、B、C三组的5y-DFS率分别是91.8%、92.3%和88.0%(其中C1组86.1%、C2组95.2%);5y-DDFS率分别是96.0%、94.2%和95.0%(其中C1组93.7%、C2组100.0%);5y-OS率分别是98.0%、98.1%和97.0%(其中C1组96.2%、C2组100.0%)。结果显示,虽然B组的pCR率有较高趋势,但各组的总体预后均良好。
 
△图2.DFS、DDFS和OS结果
 
181例接受无蒽环方案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中,116例达到pCR。其中111例患者术后未再给予蒽环治疗,5y-DDFS为97.3%,仅有3个远处转移事件发生。65例未达到pCR的患者中,无论是否追加蒽环辅助化疗,其5y-DDFS类似,分别为90.9%和90.7%。此外,根据ER状态和是否pCR进行了分层分析,再次证实了新辅助治疗达到pCR的患者远期预后较好,未达pCR和ER阴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图3.ER状态下达到pCR/未达pCR患者的DFS

专家点评
 
基于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的新辅助治疗使得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pCR率超过了40%,而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双靶较单靶方案进一步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pCR率和DFS。因此,目前妥妥双靶联合化疗是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症新辅助治疗的标准疗法。
 
抗HER2的靶向药物具有心脏毒性,且与蒽环类药物可相叠加,容易加重不可逆的心脏损害。蒽环类药物的取舍因此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中,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为了获得更高的pCR率,出现了强化靶向、弱化蒽环的趋势。随着不同机制的抗HER2靶向药物(包括大分子单抗、Fc段修饰单抗、小分子TKI、ADC药物等)的逐步开发,寻找最适的靶向药物组合、以及在强靶向治疗的基础上能否削弱化疗成为了当前的研究方向。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去蒽环也不过是削减毒副反应较大的传统化疗策略的一部分。
 
始于2014年的KRISTINE是第一个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比较TCbHP和T-DM1+P方案疗效的三期临床研究。虽然结果显示TCbHP方案的pCR率优于T-DM1+P方案(pCR率分别为55.7%和44.4%),但3/4级毒性反应前者达到了67.7%,后者为31.8%,显示了T-DM1+P方案良好的安全性。同样始于2014年的日本这项JBCRG-20研究,也探索了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阶段,应用TCbHP、T-DM1+P以及两者序贯方案的疗效,并尝试以T-DM1+P方案4周期的治疗反应来指导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JBCRG-20研究中,接受无蒽环方案新辅助治疗达到pCR的116例患者中,111例术后未再给予蒽环治疗,5y-DDFS为97.3%。这说明,对于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症患者,在不含蒽环的新辅助治疗后取得pCR,远期预后良好,可以省略蒽环类药物辅助治疗。单纯T-DM1+P治疗的C1组和单纯TCbHP治疗的A组相比,不仅pCR率,而且5年的DFS、DDFS、OS均类似,可见对于T-DM1+P治疗具有反应性的患者可能是可以尝试豁免化疗的。这也提示我们,靶向的强化不是化疗降阶的直接理由,对靶向治疗的敏感才是决策的依据。
 
对于T-DM1+P治疗缺乏反应性,加用FEC方案化疗的C2组虽然pCR率最低(38.1%),但远期生存非常良好。一方面必须注意到该组病例数太少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提示虽然pCR预示着较好的预后,但并不是总体人群远期生存的完美替代指标。可惜本组人数非常少,限制了对更改方案的多样性研究,均笼统的转而给予蒽环方案,未能引入更多的治疗选择。因此,C组的数据不足以证明T-DM1+P治疗缺乏反应的患者加用蒽环是个良好的方案,但可以说明,在个体化治疗指导(对T-DM1+P具有反应性)下,6周期的TDM1+P方案具有与TCbHP几乎相等的疗效和更少的毒性。因此T-DM1+P结合反应指导的治疗调整有助于削减化疗、减少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B组的pCR率最高,提示在TCbHP基础上加用TDM1+P,疗效可能优于单纯TCbHP方案(尤其对于ER+患者),但本组的治疗毒副反应也是最高的,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患者个体化考量选择。
 
比TDM1+P更进一步的还有2021年10月开始的DESTINY-Breast11研究,也试图应用新型ADC靶向药物T-DXd来证实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是否可以去除蒽环甚至所有化疗,希望能够成为毒副作用更小、疗效更好的“去蒽环”乃至“无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随着不同机制靶向药物的开发,优化靶向药物的组合、弱化甚至去除传统化疗、以及个体化的新辅助治疗方案,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项小而精的JBCRG-20研究为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傅佩芬教授
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往期回顾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