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2023 POST-ASCO丨朱依谆院士:在肿瘤精准治疗路上不断前进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7/24 11:25:06  浏览量:525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3年7月7~9日,由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主办,四川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的“2023 POST-ASCO会议信息交流会”在广州如期召开。聚四海俊杰,会八方群英,会议分享了2023年ASCO会议的最新科学信息及肿瘤临床治疗前沿进展。

编者按:2023年7月7~9日,由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主办,四川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的“2023 POST-ASCO会议信息交流会”在广州如期召开。聚四海俊杰,会八方群英,会议分享了2023年ASCO会议的最新科学信息及肿瘤临床治疗前沿进展。会后《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澳门科技大学朱依谆院士,请他深入分享肿瘤的精准治疗、MiniPDX和团队研究进展等内容。
 
01
《肿瘤瞭望》:肿瘤治疗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的变革,请您谈一谈肿瘤精准医学中的“精准”体现在哪些方面?前沿科技给肿瘤精准诊疗带来了哪些切实的改变?

朱依谆院士:回顾过往,可以发现肿瘤治疗的发展非常迅速;随着逐步迈入精准治疗时代,医学也为肿瘤“治愈”和患者五年生存率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目前精准医学的治疗还存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同时许多肿瘤患者的治疗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精准医学、精准治疗已经出现了二十余年,但是我们中国化疗的有效率与发达国家的优秀医学中心仍有差距,当然这也与多数医生及患者的诊疗思路和行为有密切关系;目前多数患者术后即希望医生马上提出化疗、细胞治疗或靶向治疗方案,而没有耐心等待所必需的医学检测结果。
 
虽然现在基因检测非常普遍,但是JAMA等杂志发表的文献表明,真正可以从基因检测获益的患者未达10%,因而仅仅依靠基因检测远远不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已经指出,既往细胞系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CDX)药敏试验缺乏肿瘤特异性和肿瘤的生长环境,并且与临床患者缺乏相关性,因而目前已经发展为人源肿瘤异体移植(PDX)药敏试验,其可以更好地反映出肿瘤的遗传多样性。但缺点为等待周期较长,部分患者甚至无法等待几个月,同时PDX价格也偏高。
 
所以MiniPDX应运而生,即在PDX基础上进行小规模试验,10天即可出具报告,为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较强的可行性。MiniPDX从何而来?既往肿瘤治疗一般由医生根据经验选择化疗药和(或)靶向药及组合方案,如果治疗一段时间发现疗效较差,则需要更换另一种方案。这可能是将患者当作“试验对象”,当然医生做出这种选择也实属无奈。但现在可将“试验对象”改为患者手术取出的自身组织,从而能够在体外进行药敏试验,可能和体内试验存在一定差距,因而将MiniPDX和传统PDX结合,进行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研究之后,对比得出真正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而大大提高肿瘤精准治疗的有效率。
 
但是目前的确还存在很多未能治愈的肿瘤,这些肿瘤具有快速转移等特点,这也是精准医学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如何区分不同肿瘤患者从而进行个体化的精准治疗,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目前仍然较为困难。虽然精准医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初具雏形,但是仍需继续努力。所以应该让患者更积极地接受治疗前的一系列必要的分子生物学检查,从而得到更精准的治疗(而不是将自己看作试验药物的“牺牲品”),这样才能让精准医学深入人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02
《肿瘤瞭望》:能否简要分享下您团队在该领域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目前还有哪些难题尚待攻克?

朱依谆院士:本团队在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新型化合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最近取得了1项新突破,即从1株未命名植物中提取得到了新型化合物,至少体外和动物实验已经证明,其具有非常显著的抗癌效果。这种化合物能够在24小时内促进肿瘤细胞焦亡,超越了目前的紫杉醇或喜树碱等传统化疗药物,进一步的机制仍在研究当中。当然从实验室发现到临床应用是漫长的过程,而且失败率也非常高;虽然目前看到一点曙光,但是距离真正成药仍有许多挑战。
 
此外,本团队也在研究血管衰老的课题,因为血管衰老会促进肿瘤转移。如何预防血管衰老,是值得研究的深层次问题,因为这才是治本而非治标。目前的多数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案均是针对患者转移灶进行的治疗,其实为时已晚。癌细胞转移当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血管衰老则是一个全新的促转移研究方向。目前本团队正在进行预防肿瘤患者的血管衰老研究,因为血管衰老后其他新生血管会疯狂生长,也在一定程度是促进了肿瘤转移。当然,预防血管衰老只是控制肿瘤转移的一种方式,因为肿瘤转移的生化过程非常复杂。如果能够找到多重病因,并且可以多管齐下进行治疗,可能会达到肿瘤“治愈”的效果,本团队正在积极地向此目标前进。
 
朱依谆院士
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药学院院长、澳门科大医院执业医师、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博士生导师
在上海复旦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澳门科技大学从事医学教学、研究及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198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6年制)后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内科医学博士(1994年)、德国基尔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经历;现任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首任药学院院长,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澳门科大医院执业医生、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办创新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中国临床用药》(第一版)主编、全国医药院校《药理学》国家规划教材(第七、第八版及英文版第一版)主编,先后担任美国Cardiovascular Regenerative Medicine主编,J Alzheimer Disease副主编和Life Sci.副主编,PLoS One科学编辑及Biosci.Reports副主编,CNS Neuroscience&Therapeutics,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Drug Metabolism,Frontiers in Neurotrauma等数本国际学术期刊。曾担任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近10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大平台首席科学家。获颁澳门政府医疗服务30年嘉许奖和上海市政府白玉兰荣誉奖,是国际著名的心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的著名学者。最近公布的全球顶尖前10万名各领域科学家排名22000名(其中中国入围的科学家中列1681位)。斯坦福大学发布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Scientists 2020)的最新排名,朱教授被列入全球700万名科学家之前2%。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肿瘤精准治疗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