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十七届CSCO长白肿瘤年会于2023年7月21日-23日在长春市召开。本届会议以“厚积薄发十七载,同心协力向未来”为主题,百余位在肿瘤研究领域造诣深厚的顶级专家云集授课,来自全国的学员积极参会、互通有无,共议肿瘤诊疗创新发展。肿瘤精准诊疗时代,头颈部肿瘤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有何探索方向与进展?《肿瘤瞭望》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郭晔教授进行了详细解析。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3第十七届CSCO长白肿瘤年会于2023年7月21日-23日在长春市召开。本届会议以“厚积薄发十七载,同心协力向未来”为主题,百余位在肿瘤研究领域造诣深厚的顶级专家云集授课,来自全国的学员积极参会、互通有无,共议肿瘤诊疗创新发展。肿瘤精准诊疗时代,头颈部肿瘤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有何探索方向与进展?《肿瘤瞭望》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郭晔教授进行了详细解析。
《肿瘤瞭望》:能否请您谈一谈免疫治疗在头颈部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郭晔教授:目前免疫治疗在复发难治性头颈部肿瘤,特别是头颈部鳞癌中已经成为了标准治疗手段,无论是帕博利珠单抗,还是纳武利尤单抗都已经在国内外获批一线和后线免疫治疗的选择。国内的一些研发PD-1或者PD-L1单抗的公司也正在布局头颈部鳞癌相关研究,目前主要是围绕两个原研产品进行头颈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
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免疫治疗在一线获批已经过去5年,很遗憾过去5年间没有再进一步扩展免疫治疗的适应症,很多围绕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联合放疗的研究都没有获得阳性结果。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治疗研发趋势,即应用于新辅助治疗领域。我们知道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已经开始应用于患者的术前新辅助治疗,国内外也开展了很多关于免疫治疗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研究,应该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就会有大样本的III期随机对照结果,非常值得期待。
未来免疫治疗前移,特别是手术或者放疗前进行,能够从本质上很好地改善免疫治疗的效果,也非常期待这些临床研究的结果问世。
《肿瘤瞭望》:靶向治疗目前在头颈部鳞癌中疗效如何,有哪些已发表的相关研究?
郭晔教授:靶向治疗在头颈部鳞癌最主要是围绕抗EGFR的治疗,实际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所有肿瘤类型中的表达最高,因此抗EGFR抗体西妥昔单抗很早就已经在国内外获批用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治疗以及与放疗的联合治疗。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抗EGFR抗体衍生物—“双功能抗体”,即抗体偶联ADC药物。随着抗体工程改造的进步,目前也能做出三抗或者四抗的多抗体结构,同时也能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细胞毒药物,制成多抗ADC药物。
同时,抗EGFR ADC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头颈部鳞癌和鼻咽癌领域都表现出较传统的EGFR单抗在疗效上的优势。目前鼻咽癌和头颈部鳞癌两个领域都在做头对头的研究,例如比较西妥昔单抗用于头颈部鳞癌的III期研究和在鼻咽癌中对比单药化疗的研究等。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抗体类型,例如今年ASCO有一项基于抗EGFR/TGFβ双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研究获得了很好的肿瘤缓解率。因为TGFβ不但能够提升抗EGFR的ADCC效应,同时它和PD-1也能够改善免疫微环境,所以它成为一种靶向和免疫治疗的粘合剂,目前,只是小样本研究,未来非常期待一些相关的大样本数据发表。
头颈部鳞癌下游有很多信号通路,如PI3K通路,目前国内外也在开展PI3K抑制剂联合化疗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靶向MET的小分子抑制剂在肺癌中已经获得了成功,而它在头颈部鳞癌中同样也是肿瘤耐药以后非常重要的激活通路,所以相关的药物也希望能够在头颈部鳞癌中有所突破。
《肿瘤瞭望》:可否分享一下您团队近年来在头颈部肿瘤领域的一些探索以及研究成果?
郭晔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新药I期临床中心是国内新药开发规模比较大的、名列前茅的单位,我们每年都在ASCO、ESMO等国际会议上发表一些更新的研究。因为我个人专业是头颈鳞癌方向,所以也希望我们中心能够更多地在头颈部肿瘤领域中开展一些创新I期研究。
在今年的ASCO我们也有一些新药相关研究进行了壁报交流,今年10月份的ESMO会议上我们已有三项壁报被接收。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些关键性的头颈部肿瘤研究包括:①抗EGFR的抗体偶联物(ADC),由我牵头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注册为目的的相关Ⅲ期、多中心临床研究。②一些新型的靶向双抗药物正在国内多中心研发中,例如EGFR和HER3双抗,在此基础上联合化疗药物,同时也联合PD-1/CTLA4双免药物以去除化疗药物的毒性,这也是我们中心目前的研发重点。③细胞免疫治疗,包括多个新靶点的CART治疗。相信未来我们中心还会有更多的创新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大会上发表。
在即将进行的CSCO年会上,我们将公布一项国内研发药物TRK抑制剂的初步疗效。TRK抑制剂在国内已经上市两款国外药企研发的药物,价格非常昂贵。虽然这类突变属于一种罕见的肿瘤突变,由于分布在泛瘤种中,因此偶尔还是能够检出携带这类突变基因的患者。我们这项代号TL118的药物初步显示出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投到CSCO的创新专场中,希望很快能够跟大家汇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