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9月9日~12日在新加坡会展中心召开,肿瘤瞭望前方报道团队深入一线,直击国际前沿进展,见证中国抗肿瘤事业在国际舞台上开拓前行。广东省人民医院黄树杰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作重要报告。在《肿瘤瞭望》的现场访谈中,黄树杰教授分享了对NSCLC患者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后肿瘤和淋巴结病理反应的评估的见解和思考。本期整理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3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9月9日~12日在新加坡会展中心召开,肿瘤瞭望前方报道团队深入一线,直击国际前沿进展,见证中国抗肿瘤事业在国际舞台上开拓前行。广东省人民医院黄树杰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作重要报告。在《肿瘤瞭望》的现场访谈中,黄树杰教授分享了对NSCLC患者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后肿瘤和淋巴结病理反应的评估的见解和思考。本期整理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肿瘤瞭望
由于疫情影响, 国内专家时隔几年后第一次现场参加WCLC会议,与国际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请您谈一谈此次参会的感受。
黄树杰教授:这是我第一次线下参加WCLC,感觉挺新奇,因为是第一次线下见这么多国内外肺癌领域的专家。我去听了很多大会的演讲,在Oral专场做了presentation,跟大家一起学习最新进展内容。整体来说,在不同的会场都能看到中国学者的风采,感觉我们中国的学术国际地位在逐步提高。具体的收获主要是在自己感兴趣的专科领域。
肿瘤瞭望
您在本次会议上进行口头汇报,能否分享您在WCLC会议上汇报的研究内容,以及您对此次WCLC发布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黄树杰教授:我们本次展示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接受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原发灶和转移性淋巴结的病理反应情况。我们发现在纳入的、接受至少两次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原发肿瘤达到mPR或者pCR的患者的转移性淋巴结的反应比较好。但是,我们也发现40%的患者的原发肿瘤和转移性淋巴结的反应不一致,这个数据很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分析结果显示,反应不一致的人群在生存上的获益会更差,能进一步对患者进行亚组分层,预测患者的预后。
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有关肿瘤和淋巴结病理反应评估的研究内容,会上的许多专家都对此进行了很热烈地讨论。未来的方向应该不能是单纯病理评估来预测患者预后,而是利用一些新型的手段,比如AI或者是深度学习算法,去更好地评估病理下面肿瘤微环境的成分,包括肿瘤细胞和间质里的一些淋巴细胞等。这种多学科、多模态的综合性评估才是未来很好的发展方向。
研究简介
OA15.03 Evaluation of Pathological Tumor and Nodal Responses Following NeoadjuvantChemoimmunotherapy in NSCLC Patients
NSCLC患者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后肿瘤和淋巴结病理反应的评估
▍背景
在接受新辅助免疫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经常观察到原发肿瘤病灶和淋巴结(LN)病理缓解不一致的现象。然而,目前针对新辅助免疫治疗或免疫化疗后肿瘤-淋巴结缓解不一致的预后意义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尚缺乏研究报告。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后NSCLC患者肿瘤病灶-淋巴结病理缓解不一致的情况及其预后意义。
▍方法
研究共纳入81例接受新辅助免疫化疗治疗的淋巴结阳性NSCLC患者。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根据原发肿瘤病灶和淋巴结的病理缓解程度,我们将肿瘤病灶(ypT[pCR+])和淋巴结(ypN0)均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进一步划分为联合良好反应组,并评估了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无事件生存期(EFS)结果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进行分析。
▍结果
ypN0和ypT(pCR)率分别为74.1%和42.0%。ypT(pCR)与ypN0之间存在明显关联(P=0.003,图A),但缓解仍不一致。与肿瘤-淋巴结缓解不一致的队列相比,ypT(pCR+)/ypN0队列的EFS明显改善(P<0.001,图B)。病理联合缓解的AUC(1年AUC=0.618,95%CI:0.495~0.878;3年AUC=0.763,95%CI:0.426~1.000)与ypTNM分期(1年AUC=0.687,95%CI:0.519~0.893;3年AUC=0.742,95%CI:0.426~1.000)基本相当。在15:30后接受两次以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输注的患者生存结果较差(P=0.015)。
▍结论
70%以上接受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出现了不一致的肿瘤-淋巴结缓解情况。肿瘤-淋巴结均获得良好缓解的患者生存期明显改善。原发肿瘤病灶和淋巴结的综合病理反应可作为ypTNM分期系统的替代指标。
黄树杰 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黄树杰住院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住院医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博士生
专注于肺癌和食管癌的综合诊疗、基础转化及临床研究。先后在The Lancet、The Lancet Regional Helath-Western Pacific、JAMA Oncology、Annals of Surgery、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20篇。